第五天的夜越深,雨越大,風把帳篷吹的啪啪作響。在前一個訊號點收到的訊息,顯示這兩天天氣非常差,因為颱風「直接在台灣旁邊生成」,讓我們三人是看傻了眼。隔天一早拉開帳篷,雨斜斜地噴灑,四周瀰漫著雲煙,眼看被風雨招待一頓粗飽是躲不掉了,我們所幸在這平坦的小稜上就地迫降,悠哉地睡起回籠覺;管他風雨怎麼搖我的Anaris都不關我事,反正用這種耐操帳篷只管把營釘打好,剩下的就是相信科技而已。
想不到,中午左右,雨勢漸小,雖然雲從來沒有散過,但已經能走出窩了半天的帳篷透透氣、大小解一番,也順便到下面的看天池取點民生用水,發現池子又更滿了!最幸福的是睡天幕的小曾,有露宿袋不怕風吹以外,因為天幕的形狀非常擅於搜集雨水,所以他把自己所有的容器都裝滿了乾淨的「颱風水」,而不用去和天池中悠遊的小動物們奮鬥,也算雨天的另一種趣味。萬幸這個剛生成的颱風沒有太強還很快就變回熱帶低壓,讓我們的迫降尚能保有幾分恬適與午後時光。
用畢午餐,我和鳳梨帶著地圖跑到小曾的天幕下泡茶聊天,享受意外的半日閒,並討論後續的行程究竟該何去何從。我很享受組織實力相當的小隊伍進行長程登山,因為對路線的掌控、體力的分配還有紮營地的要求都非常寬裕,不用考慮有沒有地方可以睡覺、會不會過不去,只管大膽的,把的手指頭沿著想走的稜線畫過,自然會有人幫你評估這樣走好不好,用和自己相當的知識與能力進行高效的討論。這種身上背有大量故事的人們,在山林間的現場推演,往往能激發出各種有趣的創意與想像。
最終,因為已經用掉兩個迫降天,註定無法順利完成整趟原訂行程,我們便將九華瀑布的後半段砍掉,改成由童話世界來回,以明確穩定的丹郡橫斷傳統路為主線、提升一點速度,讓後面超過一個禮拜的日子能充實又有餘裕。這樣的大改,甚至讓我們原定17天的行程縮短成16天,提早一天下山,得在第七天登頂丹大山找到訊號時,馬上和留守與下山的司機大哥回報這件事。
迫降稜線的一天就在垃圾話交雜的歡笑中度過了,很慶幸這颱風沒有直接撞進來,否則一整天窩在帳篷裡確實還挺無聊的。夜裏,四周的雲霧逐漸散去,穹頂漸開,露出了皎潔月色,把周遭徘徊的雲都染成詭譎的淡紫。兩盞燈火靜靜點綴在這中央山脈長脊的轉折之處,對映嬋娟、養精蓄睡,準備開啟明日全新的旅程。
#南三屋脊大散步・颱風走的那一夜